5月24日,合肥市节地生态葬现场推进会召开,合肥市8家经营性公墓单位负责人,各县(市)区民政局、开发区民政机构分管殡葬工作负责人和业务处室负责人共30多人参加会议,该会议旨在纵深推进合肥市殡葬改革,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,有效增加墓穴供给,提升殡葬管理和服务水平。
近年来,合肥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,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共30余场次的生态安葬活动。推行森林葬、花坛葬、景观壁葬、茶花葬等节地生态葬式,创新“家庭合墓,一墓多穴”特色安葬模式,有效实现节土地、减费用、增供给,共节约土地约49.9亩。2023年,合肥市牵头制定的《骨灰生态安葬工作指南》成为安徽省地方标准。
会前,与会人员参观了市小蜀山陵园各式各类葬区。工作人员对陵园的树葬区、卧碑式草坪葬区、壁葬区、茶花葬区及开展生态葬活动和大型仪式生命广场进行了详细介绍,现场分享了挡土墙维修改造壁葬经验和家庭合墓、一墓多穴葬式。
会议明确,要提高政治站位,把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工作,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。要多措并举,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、减轻群众负担、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。要强化组织保障,加强宣传引导,使殡葬改革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,厚养薄葬、文明祭祀蔚然成风。
推进会上,合肥市公益陵园管理服务中心重点解读了“家庭合墓、一墓多穴”合肥特色安葬模式。据介绍,“家庭合墓”是指墓区原有传统墓穴,在不增加建设面积的基础上,通过改造向下拓展空间,可安葬3-8位逝者骨灰,实现增供给、节土地、减负担,有力破解公墓(陵园)可持续发展难题,该做法受到民政部的高度认可。
2021年以来,小蜀山陵园作为“家庭合墓”试点,依申请共改造墓穴308套,可为每户家庭减少至少1套墓穴购置费用,减轻了市民治丧成本。经测算,“家庭合墓,一墓多穴”在全市推广后,每年可增加有效墓穴供给3000余套,节约土地约15亩。
“殡葬”不仅是对逝者遗骸的安置,同时也是对生者心灵的一种安顿、慰藉。有“葬”有“祭”,殡葬文化才是全面完整的。合肥多次举办清明共祭活动,“祭葬一体”的生态葬模式逐渐成熟,被更多人所接受,渐成新风尚。
下一步,合肥民政将不断促进“逝有所安”,增加殡葬服务供给,提升服务质量,促进殡、葬、祭全链条改革,形成以公益性为主体、节地生态为导向的殡葬服务供给模式,推动殡葬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。